彭聪慧音乐表演哲学博士演奏会即将上演-中国古筝名家网
首页    筝有消息    彭聪慧音乐表演哲学博士演奏会即将上演



2025324日(星期一)

18:15-19:15

马来西亚吉隆坡

思特雅大学G栋音乐厅

曲目及乐曲说明

1.《太阳的影子IV

为古筝独奏而作的《太阳的影子》共有五个部分:I簌、长调、静谧与光、IⅣ行云、V弦上的歌(演奏时,段落之间并不停顿)。这五个部分有各自不同的意境,而每一个部分又都和数字“9”有关。比如:在第一部分中,共有36(4x9)个声响,它们色彩各异,浓淡相宜。

《太阳的影子IV》仿佛是一首童年的梦幻曲,有些情景稍纵即逝,再也无法找到。在静谧与光行云中,古筝应用了很多特殊的奏法,有强烈的光感。弦上的歌模仿蒙古族四胡抹音的奏法,强调了民间古朴的韵味。

2.《松涛》

此曲灵感来源于宋代诗人白玉蟾《天籁堂》中的诗句 猿笛晓闻冥漠外,松涛夜吼有无间。” 该诗句营造的氛围幽邃而神秘,彰显出山林间松涛、猿啼与笛声在虚实之间回荡的超然氛围。

作曲家试图将五声性音乐思维融合于先锋音乐的创作技法中,并结合其记谱法的优势配合扫拂琴弦、拍弦、拉奏、即兴等手法,不仅提升了整体音乐性的张力,亦展现出古诗中所描绘的自由时空感。此外,作品也试图借由预制琴弦等技巧为古筝开发出新语言。

3.《谒山》

此曲初稿完成于2010年底,2014年电脑制谱。乐曲标题与意象取自于李商隐的同名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原诗主要表达对时间流逝与世事无常之感慨,借山海之景有感而发。写作此曲的当年适逢深秋,我刚完成丝竹四重奏《晚秋渡》之际,遂在曲中以独奏的编制与角色作为个人沉思的寄托,让音乐逐层展开,进入山气氤氲的记忆与思维中,以消化、反馈强烈的季节之后劲,关于时间与一切逝去。曲中使用大量的泛音、纯律定弦、噪音、微分音等,作为音色与音乐不可或缺的部分,或者可以说细微的音色、密度与织度变化便是全曲音乐的整体。——对我来说,音乐中天、地、人之间的对话不是一种哲学或理念,而是发自诗人本心的一种企求,渴望能进入某个时空里,并超越时间,与天地自然沟通。我在本曲中的作曲家角色,便与这样的诗人本心重叠:若是人语已经说到无言的境界,就让天地来说。


彭聪慧个人简介:

彭聪慧,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博士(在读)。曾任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古筝教师、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教师培训古筝教师、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上海地区民族音乐办公室主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青年古筝演奏家专场音乐会艺术指导老师。本硕均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师从于尹璐教授。高中至硕士阶段,多次求教于古筝老艺术家吴青教授。硕士入学考试成绩为艺术硕士古筝方向第一名。硕士在读期间成绩优异,获研究生部学业奖学金。后多次求教于日本东京音乐大学古筝博士生导师毛丫教授。在国家级期刊《中国文艺家》,省级期刊《当代音乐》《北方音乐》中发表学术论文。

——2012年参加CCTV音乐频道中秋晚会节目录制,弹奏《青花瓷》,由王中山教授高雁教授领奏。

——2015年美国国际音乐大赛青年古筝专业组金奖获得者。

——2015年受聘为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客座教师。

——2016年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尤卉教授在布朗音乐厅合作演出。

——2018年公派赴韩国演出。

——2022年担任“乐府良匠”民族音乐节古筝专家评委。

——2023年赴日本与东京音乐大学毛丫教授合作演出。

——2023年指导策划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乐动国风古筝专场音乐会。

——2023年担任波兰驻上海总领事馆音乐会艺术总监。

——2024年担任全国优秀师生展演音乐会艺术总监,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行。

——2024年担任巴西驻上海总领事馆音乐会艺术总监。

——2024年担任乐府良将民族音乐节全国专家评委。

——2024年带领中国演奏者赴韩国国家音乐厅演出。

——2024年担任斯里兰卡驻上海领事馆艺术总监。



彭聪慧音乐表演哲学博士演奏会即将上演